
[ 华尔街文摘译 - 原文 FT -- 2021年1月22日]
根据一年前暂停两国关税争端的“第一阶段”贸易协定,中国购买了不到五分之三的美国商品,这给乔•拜登(Joe Biden)政府在中美关系方面带来了又一个挑战。
根据该协议的条款,中国同意在截至2021年底的两年时间里,比贸易争端开始前的2017年多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。
贸易分析人士一直在衡量北京方面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,而最新的中国进口数据显示,正在远远落后。
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)的分析,根据截至上月底的数据,中国仅购买了其预测中预计的58%的美国出口商品。
该机构表示,截至去年12月底,该贸易协定采购承诺涵盖的中国进口美国产品达到1000亿美元,而按比例设定的目标为1731亿美元。
这一差额对拜登政府构成了挑战,因为它要决定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政策要保留多少,包括是否保留美国对数十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。
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eterson Institute)研究员查德•鲍恩(Chad Bown)表示,该协议“始终是一项政治协议”,拜登团队应该“弱化购买承诺”。
鲍恩表示:“你想要奖励行为,而不是在你试图说‘不,要更加以市场为导向’的同时,一定要鼓励中国进行所有这些收购。”
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•莱特希泽(Robert Lighthizer)上周在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表示,在分析中国履行采购承诺的情况时,“人们表现得好像新冠肺炎没有发生一样,这是相当不公平的”。
莱特希泽曾担任唐纳德•特朗普(Donald Trump)的最高贸易官员,负责监督美国与中国官员的贸易谈判。他表示,第一阶段协议包含的不仅仅是购买承诺。他认为,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“很多的改变”;制定明确的新规则,规定中国不能强迫美国企业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;以及国家金融服务的一些开放。
该协议为广泛的行业设定了目标,从飞机到医疗设备,从大豆到海产品,以及旅游或云计算等服务的采购,都可以满足这些领域的需求。
在购买承诺方面,一些行业出口在2020年的表现要好于其他行业。中国最接近于完成其农产品采购,但在能源承诺方面表现最差。
中国已购买协议涵盖的235亿美元农产品,相比之下,预计第一年的购买量为366亿美元。
然而,该协议涵盖的中国对美国能源产品的进口仅为98亿美元,而非暗示的253亿美元的全年进口目标。在大流行期间,石油和其他能源价格暴跌,使得该协议的美元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然而,低油价导致近几个月原油进口量飙升,原因是中国在油价低迷之际囤积原油供应。
美国政府数据显示,5月至9月,中国从美国平均每日进口原油约100万桶,约为上年同期的3倍——但分析师质疑,随着油价回升,中国能否保持购买速度。
该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没有解决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些最大根源,包括行业补贴。
随着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,第二阶段谈判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从未发生过。
拜登曾表示,他将致力于与欧洲合作,在贸易问题上进一步向北京方面施压,结束特朗普政府单独谈判的战略,而他手下即将上任的官员迄今表示,他们认为这是一项首要任务。
在本月早些时候就任美国贸易代表后的首次演讲中,Katherine Tai表示,“来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激烈竞争”将是她简报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。美国财长提名人选珍妮特•耶伦(Janet Yellen)本周也向国会表示,政府将希望迅速应对中国。
海外基金理财可自选固定收益8~9%和各种不同类型投资,有需求的请看对冲基金理财产品。
[华尔街文摘首页:wsdigest.com 每日精选24篇,覆盖全球顶级财经媒体, 顶级机构, 一流投资理财必读]
[ APP 下载]